目錄:
0- 序
1-筆調與色調
2-畫談 "色變"
3-再現與表現
4-創作上的鼓氣與盡情
5-答客問藝
6-繪事功能
7-品藝尚意
8-從師道說起
9-意筆山水之筆墨運用
10-淺談意態氣勢
11-題款與題畫詩
12-學道求道
13-詩詞-楹聯寫作法概述

返回 RETURN

硯奴談藝

梁硯奴著
(版權所有,如要轉載,請註明出處)

學道求道

植物也有向陽性、向水性,目的是趨向苗壯成長,不 斷增進。我們研究藝術,也不可能永遠止步在技術的層 面,而希望漸次向上提昇。

「文以載道」,這「道」並非八股道德,而是言之及 義,是我們喜見樂聞的,不是霎眼的剌激、不是如風的歌 頌;而是有生命的、可以通往真、善、美、適、神等境界 的。

唐張彥遠《歷代名畫記》:「夫畫者,成教化、助人 倫、窮神變、測幽微」 。王微又謂:「圖畫者,所以鑒戒 賢愚、怡悅情性」。筆者甚為認同,更加肯定文可載道, 繪畫藝術亦絕對有這功能。

技術之精準是構成能品、精品的功夫,欲再提昇為妙 品、逸品,乃至神品,我們就得在技術以外,培養識見、 擴濶胸襟、深化涵養、學養,始可「技進於道」。

前幾篇拙文,我都一直在談寫實主義的技術問題。最 近,回憶起一本叫《藝術死亡》的書。談到以杜象 (Duchamp)為起點的反傳統藝術行為。杜象拿隻馬桶 出來,簽上畫家的名字,就算是一件藝術品的所謂「現代 藝術」,重新引起我對藝術目標的思考(我研究的是中西 繪畫)。通常,藝術的定義,都蘊涵了可評價的準則;沒 有欣賞價值的,我們都不稱之為藝術。而廣為人欣賞的, 不單只是美,更有上述的「道」,涵蓋面更廣。

大家都知道,畫是以有畫意的為高,純寫實的,易流 於「雖工亦匠」。畫意的產生,必須通過思維(精神)作 用。這是我在教學上常常強調的。西方哲學家 黑格爾 也 說:人性才是真正藝術的中心…..美,要變成精神的美」, 下意識的作品不算;通常,有深度的作品,始終離不開思維作用。

今天,我卻又想起莊子《大宗師》中「坐忘」、《人 間世》中的「心齋」 ,和老子「常無欲以觀其妙」的理 念。都是教人擺脫一切外在黏滞,心靈與外物接觸時,便 能「虛而待物」。這和禪宗的「寂照」,好比鏡子一樣, 既能照物,又不受外物所擾,不隨流轉,始終保持鏡子原 來的本性,不起波動的虛靜境界。擺脫思維作用,但又絕 不如朽木枯石般的全無知覺,而是更澄澄明明,直表事態 物狀,但又了無束縛的境界;「心齋」中,「虛室生白, 吉祥止止」是種美的境界;是透過「去執」的功夫,敞開 心扉,一任外物暢流,是有知有覺的「觀照』,絕不麻 木;所以說:禪的觀照也是種藝術的、美的觀照。

《逍遙遊》中「至人無己、神人無功、聖人無名」, 無我、無爭,任運自如,這又與先賢的品評「人品高,畫 品不得不髙」相合。

所以我認為,不論倚仗思維作用也好,擺脫思維作用 也好,藝術總得要追求真、善、美、適、神;亦即『技進 於道」才能提昇。


鏡水一如

無中漸有有中無,本質依然似浪濤,
動湧滔天還是水,穿流入隙没規槽。

下一節:13-詩詞-楹聯寫作法概述

返回 RETUR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