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:
0- 序
1-筆調與色調
2-畫談 "色變"
3-再現與表現
4-創作上的鼓氣與盡情
5-答客問藝
6-繪事功能
7-品藝尚意
8-從師道說起
9-意筆山水之筆墨運用
10-淺談意態氣勢
11-題款與題畫詩
12-學道求道
13-詩詞-楹聯寫作法概述

返回 RETURN

硯奴談藝

梁硯奴著
(版權所有,如要轉載,請註明出處)

畫談 “色變”

上文說的,是就整張畫而言的調子問題。以下則是 就畫中 "個別景物的處理” 而言。 先說用筆,有重量的物體,如石塊、大樹尤其是近 景的、在畫心(依黃金分割律)的,均應用較重的筆 觸,反之則輕。 再說用色,向陽面、向光面的物體,宜多用輕而暖 的色彩;背光面、暗處,則宜多用重而冷的色彩。另 外,河海湖泊的水光,很受 “光源色”的影響,所以寫 水的色調,多與天色相近。前文所及,筆者認為通通都 適用於中、西畫内。“固有色” 亦然, “隨類賦彩” 嘛。

單就西畫而言,更有“環境色” 及 “色彩透視” 等 問題需要研究。 未習過畫者,多執持於固有色,「膚色是肉色的 嘛、樹木是綠色的嘛!」。他們可能知道景物會受環 境、光線反射影響,但不曾留心觀察;更不懂得什麼色 彩原理。尤其是光滑的物體,更受環境色的影響。

經過學習,就會認識到不單只體物有透視,色彩亦 有透視。畫面有 “景深”,遠近組景的用色,因受大氣 微塵及光源(光向)的影響,自然有異;遠山原應是綠 的,在畫面上,則往往寫成帶灰、帶藍、帶紫;遠樹近 樹同一樹種,畫中,除形體的近大遠小、筆觸的近實遠 虛外,用色除濃淡區分之外,尚須調以不同的冷暖色 素,一方面既照顧物體本身的固有色,二方面配合整體 的調子,三方面讓近的景物鮮明、遠的灰淡。總之,不 是一色到底。若用一種綠色,只憑濃淡寫植物,絕對是 不夠的,必須調色,運用明暗、冷暖,使每組植物所用 的綠都有差別,遠的有遠的感覺,近的有近的感覺。

用一色到底,不論是什麼色相(素),只有明、灰、 暗的濃淡層次,可以表現出立體形象,同時加上透視處 理,雖亦有遠近,但始終仍屬素描的範疇,未及於色 彩。水彩、粉彩、油畫…… 的色彩變化,務求多端、著 重豐富,這是西方繪畫講究色彩的特質。

此外,西畫大師,如馬蒂斯等,喜用原色,且用色特 別強烈,則是另一種成功的處理手法。有些,更如圖案 般,將畫面分割成色塊,這又涉及特殊的個人風格了, 與我現在所談的普遍寫實(自然主義)方法,自會炯 異。但,他們有他們的依據和規律,同時多有其基礎在 先,他們的可觀之處是肯定的;因為變化、創意是藝術 發展的主要條件,亦是文化演進的必經歷程,是提昇的 路向!應在有了基礎,才探索創意。有識見的前輩,有 句老經驗的話,大意説:藝術的進程,是需要勤、穩、 準、放、癲 (意為盡情) 的。值得大家參考!


九龍公園


下一節 : 3-再現與表現

返回 RETURN